1
“
《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作者: [英] 杰里·布罗顿 定价:¥99.8
“地图是如何制成的?制图方法如何发展?地图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杰里·布罗顿,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文艺复兴研究中心教授,主要著作有《领土交易:现代早期世界的地图绘制》《全球性角度:东西方之间的文艺复兴艺术》等。
书中精选的十二幅世界地图来自不同历史阶段,出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的制图师之手。作者向我们揭示,地图远非客观的真实记录,而是受到一时一地的观念和动机的左右。通过解读地图背后的观念和动机,我们可以窥视制图师所处时代的风尚与精神。每一幅都蕴含着某种重大主题,从科学、政治、宗教、帝国,到地理大发现、民族主义和全球化,皆为世界史发生重大变革的关节点。
在这段图像背后的世界史中,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人类长久以来的一个渴望,那就是将地球完美地呈现在二维平面上。但是,无论因为客观条件所限,还是主观意识的干扰,这始终是人类难以达成的梦想。在作者的解读中,作为人类理解世界的工具的地图,成了“人-图像-世界”三位一体的棱镜,折射出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精神历程,描绘了一幅前所未有的世界史立体画卷。
一本有关制图艺术的历史书,迷人、全面、新颖。在地图中追踪人类思想的模式,这是一个绝妙的想法。
——汤姆·霍兰德,《卫报》
通过地图讲述世界历史——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有人想出这个妙招?布罗顿这本书不仅博学,而且扣人心弦。
——《法兰克福汇报》
2
“
《 世界史》
作者: [美]海斯 / 穆恩/韦兰 定价:¥ 88
“数千年鲜活如昨的历史”
海斯,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著有《近代欧洲之政治史与文化史》《美国和西班牙》《西方文明史》等;穆恩,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讲座教授,著有《帝国主义与世界政治》;韦兰,弗吉尼亚州麦迪逊学院历史与社会学教授,曾著有多部历史作品。
20世纪上半期,美国三位著名史学家联合写作了《世界史》,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论述人类过去的历史,在美国风行一时,历经修订。我国于1946、1948年两次翻译此书,1975年又出版了冰心、吴文藻、费孝通等人的译本。此次采用1975年译本,并重新更换了大量精美而有趣的插图,撰写了丰富多样的图注,冀以展现原作的风采。本书虽是写于近一个世纪前,今日读来却不无有益有趣之处。
它将从人类文明产生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漫长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文明的开端、古典文明、基督教文明、近代文明——加以介绍,尤其以西方文明的发展路径为重点,文字轻快,论述精当,常有让人耳目一新之见。
今天中国的青年不说研究历史,就是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也不能仅以学习本国史为满足,为了应付瞬息万变的世界,必须具备世界史的常识。这本书恰恰符合这一种要求。
——翦伯赞
3
“
《世界小史》
作者:[英] 恩斯特·贡布里希 定价¥48
“当我们意识到历史的存在的时候,它已经近在我们眼前了。”
恩斯特·贡布里希(,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英国著名艺术史家、人文主义者,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被誉为“英国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史家”和“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和思想家之一”。在二战期间,哥伦比亚田径选手势不可挡,称霸赛场他曾为英国广播公司工作,专门负责监听德语广播;战后在伦敦大学瓦尔堡研究所工作,后来一直担任该校教授。
贡布里希善于以简明晓畅的语言讲述严肃的主题,他既有给学者阅读的专业著作,也写过很多给普通读者阅读的入门书,受到学者的尊敬与普通读者的喜爱。他的《艺术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被认为是有关视觉艺术历史最通俗易懂的作品。这本《世界小史》则是贡布里希第一部作品,也是出色才华的最早展现,自1936年出版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受到各年龄层读者的高度评价。
作者用成熟睿智的文笔,将人类自古至今几千年的历程浓缩在这本小书里,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神态鲜明、脉络清晰的景象: 猛犸象猎人栖身的简陋山洞,在广阔水域上闪闪发光的雅典卫城,黑烟滚滚的迦太基城废墟,充满雄性荷尔蒙和血泪的罗马斗兽场,折戟沉沙的无敌舰队,只剩断壁残垣的圆明园,还有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
4
“
《犹太人简史》
作者:李杰 定价:¥24.8
“ 洞悉犹太人的卓越智慧 探秘犹太人的文化基因”
约占世界人口0.2%(约1400万)犹太人,却从1901~2004年间,贡献了167名诺贝尔奖获奖者(约占总数的22%),而且,在世界文明的许多领域,犹太人也贡献了诸多引领风潮的领袖和大师。其中,我们所熟知的有: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宗教创始人耶稣和摩西;自然科学家爱因斯坦、波恩等;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哲学和心理学大师马克思?韦伯、胡塞尔、马斯洛等;经济学大师大卫?李嘉图、萨缪尔森等;在艺术界,也出现了大画家拉斐尔、毕加索等;音乐界则有鲁宾斯坦、格什文等天才;文学界有海涅、卡夫卡、普鲁斯特、茨威格、塞林格等巨星;在电影界,也有卓别林、斯皮尔伯格、伍迪艾伦等大师。
解析犹太人的文化基因,从上世纪开始,就已成为人类社会学和民族文化学上的最大谜案之一。然而,这一历史谜案却始终云遮雾障。幸运的是,本书作者经过多年研究,另辟蹊径,通过哲学和宗教学的独特视角,寻找到了破解这一历史谜案的两把钥匙,而作者独特的文学式叙事语言,又让单纯的学术研究展开了生动而形象的翅膀,为我们打开犹太人的文化宝库做出了有益和有趣的探索。
5
“
《德国人的战争》
作者:尼古拉斯·斯塔加特 定价:58
“这里面既有东线战场上的步兵和坦克指挥官,也有大后方的平民。”
尼古拉斯?斯塔加特英国历史学家、作家。1962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他曾经在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和德国生活过,就读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目前是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教授、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欧洲儿童史和纳粹德国社会文化史。曾出版过多本关于现代德国历史方面的著作,如关于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反军国主义运动的思想和政治史作品《日尔曼思想和军国主义:激进和社会学批判》、首次以儿童视角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纳粹德国社会史的作品《战争目击者:纳粹统治下的儿童生活》等。
在《德国人的战争》中,著名历史学家尼古拉斯·斯塔加特利用私人日记、法庭记录和军人信件等非常多的第一手材料描绘出前所未见的战时德国。以一个个普通战士、指挥官为出发点,再现战争时他们在纳粹蛊惑和控制下对战争的狂热以及失利后的沮丧和无奈、反抗。
6
“
《认识中国》
作者: [英] 彼得·诺兰 定价:42
“中国正进入新的复杂的发展阶段。”
彼得·诺兰(Peter Nolan),1949年4月生,英国国籍,著名经济学家, 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终身教授,剑桥大学发展研究学科主席。他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并著书丰富,包括:《中国的腾飞与俄国的衰退》、《中国与全球经济》、《中国与全球商业革命》、《变革中国:全球化,转型与发展》、《中国处在十字路口》、《全球商业革命年会:系统集成与瀑布效应》、《融合中国:走向协调型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与自由:全球化的矛盾性》等。最新的一本是:《中国正在买下全世界吗?》。
在当前阶段,中国面临着两个关键议题,一是在国际格局中扮演的角色,二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遗产。本书所收录的四篇长文,从不同侧面探讨了这两个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作者分析了中国未来面临政策挑战时,应当以何种方式解释和运用卡尔·马克思的智慧遗产。理解“共产主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对当今中国具有重大的意识形态和实际意义。
7
“
《大英帝国的崩溃与美国的诞生》
作者:[英]尼克?邦克 定价:49
“ 再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三年里英国当局与北美侨民的尖锐矛盾,全新视角看独立战争的起源。”
尼克·邦克,英国记者、作家,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并在《利物浦回声报》和《金融时报》担任过记者,后来成为了投资银行家,主要供职于香港和上海的汇丰银行。在其从事新闻和金融职业生涯中,尼克曾广泛地游历中国、印度、前苏联和美国。目前,定居在英格兰林肯郡。著有《逃离巴比伦》等。
18世纪70年代初期,为了挽救濒临破产的东印度公司,英国当局通过了《茶叶法案》,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并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这对于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商业利益是极大的损害,因此直接导致了“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发生。英国议会中的鹰派呼吁采取惩罚性报复措施,此举引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1774年夏末,当地的造反派已经将自己武装起来,独立战争势不可挡……本书从一个全新视角讲述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起源,作者细致研究了源自英国和美国的一手资料,以公正的笔调再现了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三年(1772-1775)里英国当局与北美侨民的尖锐矛盾,并分析了英国政治、经济届的知名人士,诸如本杰明?富兰克林、约翰?汉考克和托马斯?哈钦森等人在这一时期所扮演的角色。
8
“
《五角大楼之脑》
作者:美) 安妮·雅各布森 定价:58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不为人知的历史”
安妮?杰克布森,毕业于圣保罗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她是写关于战争、武器和美国的国家安全和政府秘密的一个调查记者和畅销书作家。她2011的非小说类畅销书《51区:美国的绝密军事基地未经审查的历史》已在五种语言出版。她2014的非小说类畅销书《回形针行动:把纳粹科学家到美国秘密情报计划》已在五种语言出版,并被波士顿环球报和苹果iTunes作为2014年最好的书。
本书是一本巨著式史书,从核弹实验成功,到星球大战,到未来高科技战争;从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到克林顿、布什、奥巴马;从冯.诺依曼到贾松科技团队;从冷战、越战到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本书也是一部人类进步发展的前沿科技巨著,从计算机、卫星到互联网、GPS、人工智能和可穿戴设备。书中讲述了DARPA的历史、现在和未来,集科技、经济、军事、政治等前沿性问题于一身。本书不仅阐述了互联网、人造卫星、计算机、星球大战、GPS、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穿戴设备等是DARPA首先发明和研究的前沿问题,而且对囚徒困境、最大最小理论、博弈论等相关政治军事理论进行了创新性的论述,让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那个时代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事和不为人知的故事,前沿科技的发生、发展和魅力哥伦比亚田径选手势不可挡,称霸赛场!
9
“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
作者:[新加坡] 郑永年 定价:42
“规避目前世界民主的种种“陷阱”,中国是否需要选择自己独特形式的民主?”
郑永年, 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主编,《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共同主编。先后出版专著14部,主编学术著作12部,并在《比较政治研究》《政治科学季刊》《第三世界季刊》和《中国季刊》等世界顶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多年来,其独立而深入的中国研究以及视角独到的专栏文章,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广泛的影响。
当今世界范围内,民主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劣质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民主的深层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还要不要追求民主?为规避目前世界民主的种种“陷阱”,中国是否需要选择自己独特形式的民主?其现实的发展路径又在哪里?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作者郑永年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宽广的研究视野和独到的分析视角,超越各种主义的纷争,对以上问题给予了理性、审慎而富有洞见的解读。
10
“
《为何民主制度选择不良政策》
作者:(美)布赖恩·卡普兰 定价:48
“理性选民的神话”
布赖恩·卡普兰编著、刘艳红编译的《为何民主制度选择不良政策理性选民的神话》是一部在美国媒体和政治经济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赞誉与批评兼而有之的一部作品。媒体关注它,是因为作者在书中不仅毫不留情地批判了美国政府和公众一直引以自豪的东西——民主,而且将其失败的原因归结为选民的“胡闹”。而学界关注的重点则在于该书对经济学及公共选择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即“理性rationality”和“理性的无知”rationalignorance,提出了修正和质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